【序 3】关注散居之民, 耕耘宣教事工
龚文辉博士出生于中国内陆贫困山区,幼年失怙、家贫,有过在底层挣扎、讨生活的艰难经历。他凭着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,摆脱贫困,接受良好教育;并白手起家,艰苦创业,成为企业家,事业蒸蒸日上,是一个现代版的从奴隶到将军的故事。然而,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,促使他放弃已经到手的舒适生活,由富足到贫穷,甘愿再次从将军降卑为奴仆?这种奇妙的力量就是龚博士所经历的基督救赎之爱。龚博士从中国贫困山区一路奋斗成为企业家,靠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他原是美国公司的老总,却踏上去非洲的宣教征程,是因为他被耶稣的大爱所感动!
龚博士是一个行动派,去到前线,去到最贫困、最危险的地区,到别人不愿意去的地区。为主的缘故,他甘愿背负十字架,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,因他愿意效法道成肉身的基督所走过的人生轨迹。他们夫妇同心走上宣教工场,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女同行,在不断搬迁、不断适应异文化的过程中,付出了汗水、泪水和心血的代价。然而,他们矢志不渝、不改初衷、愈挫愈勇,成为宣教者的榜样。
龚博士研究的是散居民宣教,他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散居海外的华人移民,而是普世所有背井离乡的移民群体;移民群体有他们的特质,值得将他们作为单独的人群加以关注、研究,并探讨独特的宣教策略。这个议题在宣教学上有着很大的价值。
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来看,散居民宣教自古以来就是隐含在圣经里的一条重要线索。亚伯拉罕就是移民(散居民), 从吾珥移民到迦南;以色利人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,指的就是他们 “ 从大河那边迁徙过来 ” 的散居民背景;后来以色人进入埃及,在那里寄居 400 多年,也是以移民的身份在那里居住,并且念念不忘回归上帝所应许的迦南地;从王国末期开始,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 70 年,也是以移民的身份在那里寄居。由此可见,以色列历史中的一大部分,都是在移民和寄居状态中度过的。因着这些寄居的经历,摩西律法中对移民有着特殊的情感,例如,收割庄稼要在地头田边故意留下一些,让寄居的外邦人拾取;以色列人庆祝住棚节,为的是记念他们在旷野寄居漂流的日子。利未记 19 章 33-34 节记载,摩西律法如此要求:“ 你们不可欺负住在你们国中的外侨。对待他们要像对待以色列同胞一样,要爱他们像爱自己一样。要记得你们曾经在埃及寄居过。我是上主─你们的上帝。”(现代中文译本 )
在全球化的今天,散居华人有潜力成为一股强大的宣教力量;散居人口有着自身的特点,都有离开本族文化的脆弱性(vulnerability); 都有面对异文化的比较和冲击而产生的身份方面的怀疑或危机,因此而有重整的必要。这种柔弱性和危机感,都促使他们更容易对新的信仰系统持开放的态度,这些都是福音宣教中的机会。
散居是全球化的大趋势,而华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散居群体,这些散居人群所累积的异文化生活经历,成为在散居民中宣教的宝贵经验;移民基督徒委身大使命,就可以成为跨文化宣教士,因为他们已经生活在跨文化的环境中了。
龚博士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,按照科学方法抽取样本,脚踏实地,深入调查,采访了 35 位居住在非洲的散居华人基督徒;通过他们的背景、经历和分享,了解他们对非洲本地人宣教的看法,并探究影响散居华人在非洲宣教的因素。龚博士也运用他的企业家素质,强调培养领袖的 “ 概念能力 ” 。所谓概念能力,就是处理抽象和假想问题的能力。具备概念能力的领袖可以轻松地分享诸如愿景、使命、价值观等的概念,亦懂得构思规划和策略。具有概念能力的领袖懂得为机构构建整全的发展蓝图,像是企业或事工的目标、驱动力和发展方向等。这些都是本书对宣教的原创性贡献。带着 “ 宣教中国 2030” 的异象,华人宣教刚刚起步。在许多同道朋友还在奔走呼吁、摇旗呐喊的时候,龚博士已经默默在工场服事很多年,成为宣教工场上的一位老兵。
我有幸与龚博士合作,一同服务于哥伦比亚国际大学(Columbi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, 简称 CIU)的中文神学项目。龚博士是 CIU 的宣教学老师,他的宣教热情,感染了学生。学生常被他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所吸引,也被他真诚而冷静的宣教情怀所折服。唯愿主兴起更多像龚博士这样的宣教士!
徐志秋
哥伦比亚国际大学(CIU)神学教授